|
|||||
年輕的鈺琇老師任教於苗栗縣大南國小,除了大南國小之外,學區裡最近的文教場所就是遠在五公里外的大湖鄉圖書館,家庭功能不彰、學習動機薄弱幾乎是多數學生的「標配」特質。 「組長在面試時跟我說『如果學生都不交作業?不聽你的話?你會怎麼處理?』那時候我還很天真的想說『反正大家應該都被問一樣的吧?』沒想到他是在偷偷預告我的未來阿!」五年級開學發註冊單時,鈺琇老師發現發現六個學生裡,竟然有五個因為低收不用繳學費、也有五個學生成就評量不及格,驚覺事態不妙而開始找其他老師了解孩子們的狀況。「主任說我們班的孩子真的比較『特別』,我也發現他們不笨阿!家庭狀況不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習態度不好、被動、靜不下心來。」但是鈺琇老師心想,不管多特別,身為班導師一天,他就會努力陪他們一天,把習慣都改正過來。還不會注音的轉學生,就把他留下來逐字的教;數學題目看不懂,就陪孩子念十遍,一題題講清楚,就這樣陪孩子走完五年級。原本打算只教一年就走的鈺琇老師甚至改變心意,拜託校長讓他繼續留在學校、陪孩子們一起畢業,這群「特別」的孩子好像也跟他產生了特別的情誼。 新學年開始,這群書沒辦法讀30頁以上的孩子竟然要開始共讀!鈺琇老師說起初他真的不想帶閱讀,孩子學習狀態不好、程度又跟不上,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引導他們進入狀況。第一本共讀書在暑假帶回去看,不意外的沒有人看完,只好利用課堂時間再看一次。陪著孩子讀時他才發現,一些很簡單的詞句或文意,孩子根本不能體會或理解,「那時我才知道,因為理解不好,才讓他們學科表現不好、成就感低,在沒有人引導和了解的情況下,久了學習態度自然就不好。」 但是真正讓鈺琇老師相信閱讀也許能有點作用的,還是來自於孩子的改變。 「有天我們班一個人家說像學習障礙的小男生,在日記上寫『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想我未來要成為一位會思考的人』他來自於一般的務農家庭,平常不擅表達,跟同儕的相處也有點狀況,看到他這樣寫我就覺得不管是多是少,如果書中有一個觀念或想法,可以觸碰到他們的內心、給予正面的影響,那我何樂而不為呢?」轉念的鈺琇老師開始利用讀本和孩子探索情緒、聊同理心、談霸凌。鈺琇老師認為學識的充足固然重要,但是老師無法幫學生盯著成績一輩子,從閱讀訓練孩子對生活上的問題能有更敏銳的感受,學習成為一個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人;進而再把這樣的能力應用到學習上,如果他自己能發現學習狀態不佳所造成的困擾,那他才有自主的動機去解決問題,而老師要做的就是在旁邊陪著、適時給予協助就好。 今年是鈺琇老師陪著這班孩子的最後一個學期,四個國語需要補救教學的孩子竟然全數通過,更讓他驚訝的是這群躁動不安的孩子能靜下心來看書了!鈺琇老師說「透過共讀讓我在課堂上更能夠發揮,引導孩子嘗試表達、產生不同的意見與思考、體驗感受。而閱讀就像是潤滑劑,不僅縮短我與孩子們間的距離,增加互動,更滑潤了孩子們的腦袋運作、思考,讓我與孩子擦出超乎想像的火花。這一切只能說孩子們幸運,在窮鄉僻壤的偏鄉中,讓他們能擁有閱讀的支援,奠定了他們未來人生的基石。」孩子現在總是滿心期待全班共讀的時光,他更開心能陪孩子找到「閱讀」這位能相伴一生的好朋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