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2 │ Sep. 2017
訂閱基金會分享誌
教育要多一點的想像-2017年誠品深耕計畫全國教師研習感想

What is education? What education could be?


過去的提醒
從第一屆大研習開始,我都沒缺席。每次研習之後,回想著不同專家、學者的演講內容,以及不同參與學校的教學報告與閱讀故事的分享,總有很多的收穫與感動。

參與了這麼多年,串連起每一年的主題演講,似乎恰恰好呈現出基金會對深耕閱讀的期待。從最早柯華葳老師「閱讀理解策略」的主題演講開始,柯老師除了帶領老師們了解閱讀陪伴的意義外,也介紹了一些能夠帶領兒童進行閱讀活動的閱讀理解策略。

然後,洪蘭老師來了,洪老師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讓老師們了解兒童的小腦袋瓜裡頭有著太多太多的可能性,等待著教學者們來開發。

之後,基金會請來了嚴長壽先生,嚴先生告訴我們,面對兒童各式各樣的可能性,做為一個教師,我們可以做的、應該做的就是:老師要勇敢一點!要更勇敢的去跨越傳統教育的界限,開發新的教育可能!

但要如何做呢?


今年的重點
今年的主題演講,邀請了雜學校的蘇仰志校長,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教育想像路。蘇校長從他個人的教學實務以及策展教育活動的經驗,跟我們分享他深切的體悟,那就是,當我們要跨越傳統教育的藩籬,不受其宰制時,就要發揮更多的教育想像。藉由對教育各式各樣的自由想像,拓展更多教學的可能,開啟更多元的教育實踐。

那麼什麼叫做教育的想像呢?

我覺得蘇校長在演講中有一段很關鍵性的提問,最足以說明什麼是教育的想像。他說:「做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不是在追尋教育是什麼?而是要問教育還可以是什麼?」

也就是,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是要不斷的去問自己:除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教學的可能,而這些可能,會不會更適合我的兒童。


深耕計畫中的教育想像
而這個關鍵性的提問,也恰恰呼應了這些年來「深耕計畫」的精神。

基本上,從深耕計畫開始,基金會就希望每一位參與的教師,都能積極主動的去關注自己學校特殊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去勇敢的創造出各種不同、卻能符應自己學校的在地化教學策略。

而這些年來,我們也確實看到各式各樣有趣的閱讀教學想像,在各個深耕教師的手中展開,在不同的實驗學校裡開花結果。深耕計畫的老師們勇敢的跳出教科書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的SOP,開始從他們對自己學生的了解,翻轉出許多具特色、並且適應自己學生進行閱讀的活動方式。

像是以今年的報告為例。有學校將硬梆梆的閱讀課程轉化成「讀書茶會」,在零食、茶點中,輕鬆愉快的和兒童進行閱讀,而他們的閱讀成果也不再只是侷限在寫學習單,而是以講稿的型式事先寫作,做為在茶會中口頭報告時,若是忘詞,偷瞄的「依據」。

有學校則是帶領兒童在閱讀課中,跳離一般閱讀理解策略「提問與對話」的課室操作,而是經由兒童對文本中問題與解答的收集,製做成類如大富翁的桌遊遊戲,讓兒童在製做桌遊的過程中,熟悉文本內容,在遊戲的玩樂中,複習故事。

有學校則是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閱讀,結合校內慢跑的旅遊活動,在慢跑中,穿越不同的鄉鎮,仿若主角般的去探究與了解行程中不同的地方景致與特色。


閱讀意義的新想像
這些想像的實踐不僅改變了閱讀教學的形式,讓教學者去找出更能貼近自己班級的閱讀方式。更重要的是,就在這些勇敢的想像與教學轉化的實踐中,閱讀課程也開始產生了新的意義,就如同集來國小老師的教學分享-深耕計畫的在地化想像與實踐,促成了一些新的閱讀意義的出現。包括:

第一,對兒童來說,閱讀不再只是自己一個人讀書的孤獨的事了。
第二,在閱讀中,參與閱讀的兒童可以在生活中和夥伴們找到共同的話題。
第三,在有相同話題的共同對話、探索中,兒童們可以一起成長。
第四,藉由上述的發展,附帶的成果則是,兒童們逐漸養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

而這種以「貼近兒童需要的想像」,作為教學實踐依據的努力,不只改變了班級中兒童的閱讀習慣,事實上,教學者也在這樣的教學實踐中被改變了。因為為了更了解自己班級兒童的閱讀需求,老師就必須放掉過去的習以為常,甚至是自以為是,更專注的去了解每一個兒童的差異與特色。就如同大南國小葉主任所說的,在閱讀課程中,「孩子閱讀,而老師,閱讀孩子。」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在雜學校蘇校長的實踐經驗中,我們不僅看到教育想像的威力,也印證了這幾年來深耕閱讀的實踐:只要肯對教育(或閱讀)勇敢的想像,真的,它對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產生改變。

但也在蘇校長「不太乖教育節」策展經驗的分享中,我們也看到教育想像的實踐,常常會因為無法出現立即、明確的成果,讓實踐者心生懷疑與壓力。因此,在我們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在想像中勇敢的發展自己的教學策略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覺得在這次研習活動的尾聲,米君儒副執行長所說的那一段種葡萄樹的故事,最能給我們啟示與激勵。

寒冬時節買來的葡萄樹,看上去只是一叢枯藤老枝,但它並沒有死,它只是在冬眠,在等待時機,重新發芽冒葉。而我們能做的就只是每天持之以恆的澆水、除草、照顧它。一旦,春天降臨,時機到來,葡萄樹就會慢慢的,活了過來,結出果實。 就如同副執行長所說的這段故事,兒童也是一樣,他們的知性活動常常會不知所以的就進入冬眠的狀態,教學者面對這樣的狀況,真的不要急,要有信心,要相信時間一到,他就一定會醒來。 而在這個階段,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是在勇敢的想像中,去找出適合陪伴他的方式,持之以恆的陪伴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