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基金會電子報分享誌 前往基金會官網
從R到L-請到兒科門診來為孩子唸一本書講一個故事
近期活動預告
閱讀分享書籍需求
我鼓勵她,既然事情已經如此,那麼就開始拿書講故事給小孫子聽,讓孫子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以後上學學習能力較好,就不用再花好多錢去補習上私校了。這位志工又嘆氣到:「唉,我又不會念書,怎麼陪小孩讀書呢?」

那時醫院是向山中小學借教室充當臨時的診間。教室裡擺的課桌椅數經常只有6、7張,教室角落有一小箱的繪本。有一次遇到校長,我便請問校長孩子們閱讀的情況如何? 我心想,一個班級孩子不到十個,老師應該有比較多的時間帶孩子們閱讀吧?

但校長說:這裡的孩子程度不好,回家後又沒有人管,老師要花很多時間先讓孩子寫完功課再回家,所以也不一定有很多時間帶學生閱讀。

我問校長,是否需要有故事志工到學校來帶孩子們閱讀,校長說:也可以啦,不過我們比較需要課輔老師!

閱讀中的馬太效應
台灣西部都會區經常舉辦共讀講座或親職講座,這些活動可能要事先報名不然無法入場。但離台北並不是很遠的宜蘭,前幾年連台北強棒講師來到宜蘭的會場,都不解為何這麼好的講座,且特地請到「專家」來,怎麼聽眾很不踴躍?而2009年教育部開始【閱讀起步走】活動,只要幫0-5歲孩子到圖書館辦理寶寶借書證,就可以領到一份「閱讀禮袋」,內有兩本精美童書。然而曾有某鄉立圖書館的館員曾說,她很認真的向村民們宣導這個好康,但來領閱讀禮袋的家長卻不多,因為認為沒必要……

這種教育和文化的「城鄉差距」,其實是一種「閱讀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簡而言之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而此處的「貧富」,不只是金錢財富的差距,還可包括名譽、階級、健康程度等,但最常引用此效應的可能是教育界,特別是在探討閱讀能力差距帶來的影響。教育學者提出的「閱讀中的馬太效應」指出,閱讀能力越好,個人的學業成就越好,連帶影響個人終身學習能力以及社會成就,也會影響此人所組成的家庭和下一代的成就,反之亦然,這個現象大概愛閱讀者們多少有所體會。

而閱讀能力還會影響社會整體發展,若國民閱讀能力較差教育程度較低,相對的失業率、犯罪率、社會救濟需求的比率會較高,連帶的健康照護能力低,慢性疾病控制較差,住院率和死亡率可能較高,這些現象會增加國家社會資源支出,降低國家競爭力。國健署2016年發布的「台灣健康不平等報告書」就明白揭示因成人的教育程度落差造成健康觀念,疾病風險以及慢性病等等的馬太效應(請見國民健康署網站)。

如何運用閱讀能力來影響一點事情?
那麼孩子呢?台灣已進入少子化的社會,每個孩子應該都是國家的寶貝,但從「健康不平等報告書」中看到因家庭教育背景的差距,產生家庭親子共讀,幼兒牙齒健康/兒童肥胖(健康素養),以及兒童學業成績等的馬太效應,這是因為若孩童照顧者或家庭的知識能力較低,可能因缺乏親職教養功能,或者無法理解照顧兒童所需的健康觀念,以致這些兒童暴露在較高的成長和健康風險中,且此風險會延續至成年期,又形成一惡性循環。

這些馬太效應讓許多孩童無法在公平的立足點長大,而目前政府似乎尚無良方來治療,如提出「閱讀中的馬太效應」的學者斯塔諾威克所言:「閱讀能力影響你所做的一切事情」,其實閱讀能力也影響到我們能否有一個穩定的社會,那麼我們愛閱讀者能否用閱讀能力來影響一點事情?如何做?很簡單,就是邀請愛閱讀者來兒科門診或衛生所候診間為孩子們唸一本書講一個故事~

上一頁 3 下一頁
基金會資訊列
聯絡我們 誠品基金會官網 誠品基金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