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基金會電子報分享誌 前往基金會官網
從R到L-請到兒科門診來為孩子唸一本書講一個故事
近期活動預告
閱讀分享書籍需求
您大概還是懷疑,這樣有用嗎?

介紹大家認識一個活動,美國兒科醫師早已領悟到家庭的閱讀能力會影響兒童各方面的發展,以及成年後的社會成就和醫療需求量,於是從1989年藉由兒科常規的健兒門診,在門診將嬰幼兒閱讀的好處當醫囑衛教給0-5歲孩童的家長聽,並贈送家長和孩子們適齡童書當作心靈疫苗帶回家,這個方案稱之Reach Out and Read, ROR方案。經長期追蹤後,發現ROR方案對孩童就學後的學習效益卓越,特別是對閱讀或知識資源比較不足的家庭,效益更好。同時除了看到閱讀本身的好處之外,還發現會增加良好的親子互動,讓大人培養出閱讀習慣,並進而增進家庭整體的知識程度。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者赫克曼也提出,振興國家經濟最好的方案是投資0-3歲的早期教育。0-3歲的早期教育,當然不是以嬰幼兒為主,而是著重提升家長的知識能力,讓嬰幼兒身心能受到適當的照顧。那麼誰適合當推廣者?最能接觸0-3歲家長的專業人士,就是兒科醫療人員了,ROR剛好就是這樣一個方案。

透過兒科醫療進行的親子共讀推廣
於是2007年我在自己一個星期三次的健兒門診時間,小規模的試辦ROR一年,並將這一年的成果寫成一篇論文。從我的論文看到,即便親子共讀原本不是東方家庭習慣的親子互動方式,且是在非都會區進行,但透過兒科醫療的推廣,也能看到顯著的影響效果。後來從我的門診推廣到全宜蘭縣的衛生所預防注射,因衛生所的醫療服務更貼近偏鄉或弱勢家庭。從當年問卷調查發現,宜蘭一歲的孩子約有一半的比率,其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是從宜蘭ROR活動領到的。可是同時間,相信台灣都會區有許多同年齡的孩子,家裡已經堆置有不少的童書吧?

感謝這幾年陸續有兒科醫師同仁和衛生所護理師加入推廣嬰幼兒閱讀,也逐漸有縣市的文化局了解要落實教育部的閱讀起步走,最好的方式是和兒科醫療系統結合。然而,若要藉由醫療系統讓民眾的觀念能夠落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候診間的閱讀志工。大家也了解,台灣門診量非常大,即便我們有心的兒科醫師想在門診推廣,時間畢竟有限,但是家長帶孩子來兒科就診或是打預防針時,在「候診間」待的時間往往比在診間內的時間久,而現代社會另一個問題是3C產品氾濫,兒科門診常看到大人小孩各滑一支手機。難道家長不了解3C對孩子的壞處嗎?但沒有閱讀習慣的家長,在很多時間也許也只能給孩子3C產品。若能有閱讀志工在候診間講故事,示範如何以一本簡單的圖畫書來吸引嬰幼兒的注意力,可以讓許多尚不了解「為何要陪寶寶看書」,或是「如何講故事給寶寶聽」的家長,在經過兒科醫師簡單的說明和鼓勵後,能夠看到閱讀志工實際的示範,那麼,嬰幼兒閱讀,就有機會落實在很多家庭。

但是,對於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有能力進行親子共讀嗎?這是不少閱讀志工在推廣時的疑問。

從一本小書開始-以共讀為媒介的親子互動
從兒童發展來看,語言刺激是孩子日後認知功能發展重要的基礎,也影響到日後閱讀能力。美國教育學者曾進行長期追蹤,觀察社經教育不同的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發現大學畢業的家長和需要社會補助的家長,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四年對孩子講話累積的詞彙量有三千萬字的巨大差異,同時不只是詞彙量,還有講話的內容品質,正向語言和非正向語言的比例差異也很大(6:1和1:2)。而因此差異,造成孩童在三歲時的語言發展有顯著的落差,而此落差可能一路延伸到學齡階段,甚至到成年期,這是典型的「馬太效應」。(參考資料:膝蓋上的五星級大學~用共讀,打破三千萬的差距

上一頁 4 下一頁
基金會資訊列
聯絡我們 誠品基金會官網 誠品基金會臉書